2020年春天,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让传统喜庆的新春佳节变成前所未有的灾难,每场灾难,都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而这场疫情灾难,又将改变我们什么?
同一趟列车、同一趟游轮,有人被感染,有人好好的,有距离的原因,有防护措施的差异,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自身免疫力的因素。免疫力差的,首当其冲被感染,容易转重症,而免疫力好则恢复快,甚至是无症状,于是发现,人能活下来,最终拼的都是免疫力。
本文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老莓与免疫力的关系。
人体免疫力
不老莓
不老莓( Aornia mealnocarpa Elliot),也叫黑果腺肋花楸、野樱莓,蔷薇科,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后在欧洲种植,目前波兰是全球最大的不老莓生产国(全球90%不老莓制品来源于波兰,约6万吨/年)。北美原住民波塔瓦托米人就将不老莓用于治疗感冒、止血;苏联和东欧国家,日常作为降血压、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草本药物。而我国也于2018年9月12日将不老莓(黑果腺肋花楸)列入新食品原料,可用于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和饮料。
不老莓与提高免疫力
Park S等研究表明,不老莓具有抗病毒效果,其中所含鞣花酸、没食子酸、杨梅酮和槲皮素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对多种流感病毒具有广谱疗效。挪威奥斯陆大学药学院对不老莓调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下为试验数据及结果:(注a-c为分离的碳水化合物;d-g为分离的聚合度逐步增加的原花青素)
实验一、不老莓对补体结合活性的影响
以补体结合试验作为研究方法,果胶多糖(BPII,已经被证明是具有高活性的免疫调节剂)作为对照,测定补体结合活性
(注:BPII/IC50高,表示补体固定活性高)
实验一结果表明:
不老莓提取物可有效提高补体结合活性。其中,二聚(B2、B5)、三聚(C1)原花青素和富含花色苷的不老莓提取物补体结合活性均高于果胶;二聚体原花青素B2与同分异构体原花青素B5之间的补体结合活性差异,表明次级结构差异可能会影响调节免疫系统的能力。
实验二、不老莓原花青素、多糖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B:提取物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实验三、花色苷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C花色苷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实验三结果表明:花色苷单体的溶血抑制率低于对照组(果胶);但是,花色苷脱去糖分子后的花青素,对溶血抑制率的效果也有体现,特别是低浓度(50μg/ml)时,优于对照组。因此,花青素作为免疫调节剂也是相当有效的。
实验四、低聚原花青素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D二聚体、三聚体及表儿茶素对溶血抑制率的影响
实验四结果表明:低聚原花青素中,三聚原花青素C1比二聚体原花青素B2、B5的抑制率高,并且都高于对照组(果胶)。
上述四个实验及数据表明:不老莓及其提取物多酚类、原花青素、花青素都具有作为免疫调节剂的健康益处。其中,二聚体原花青素和三聚体原花青素,富含原花青素的提取物,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提高补体的结合活性,有效抑制溶血率,有利于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2、不老莓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巨噬细胞是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免疫细胞,可通过处理抗原和释放可溶性因子对免疫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用不老莓分离的提取物(100μg/ml)处理培养的巨噬细胞,槲皮素作为对照组,测定细胞活力。
实验五、巨噬细胞活力
实验五表明:不老莓二聚体原花青素、三聚体原花青素可激活巨噬细胞,优于对照组,显著增强其功能,影响免疫调节。
3、不老莓对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脂多糖是一种内毒素,能有效诱导炎症发生,使巨噬细胞激活,随后释放各种与炎症有关的生物因子。一氧化氮是评价炎症损伤的重要指标。过量的一氧化氮生成会导致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是抗炎药开发的重点目标。
实验通过LPS(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介质一氧化氮来模拟炎症状态,以槲皮素作为对照。
实验六、LPS(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
原花青素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
1、Giang T. T. Ho et al.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Aroniamelanocarpa Polypheno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Sciences,2014
2、Park S , Kim J I , Lee I , et al. Aronia melanocarpa and itscomponents demonstrate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influenza viruses[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3, 440(1):14-19.
3、Sabine E. Kulling, Harshadai M. Rawel ,Chokeberry(Aronia melanocarpa) – A Review on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and PotentialHealth Effects,Review,2008; 74:1625– 1634
4、Kokotkiewicz, A.; Jaremicz, Z.; Luczkiewicz, M. Aronia plants: Areview of traditional use,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erspectives for modernmedicine. J. Med. Food 2010, 13, 255–269.
5、位路路,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6、Llorach R. et al. Discovery of human urinary biomarkers ofaronia-citrus juice intake by HPLC-q-TOF-based metabolomic approach , Electrophoresis2014, 35, 1599–1606